京剧名家

文章详情

京剧武生-杨小楼

时间:2022-09-18 01:15 作者:爱听戏曲网 点击量:加载中

京剧武生-杨小楼(图1)

杨小楼幼秉家学,转益多师,融合、继承了杨月楼、俞菊笙、杨隆寿、谭鑫培、张淇林诸家武生艺术的精粹,又重点吸收南派夏奎章、王鸿寿和其他行当的表演艺术,做了较大幅度的发展与创新,建立了新的表演体系,是为“杨派”,不仅被北派武生演员奉为圭杲,对其他行当也有很大的影响,以做、打、唱、念的全面技艺塑造鲜明人物形象是其最大特色。

杨小楼嗓音高亢宽亮,虽不以大段唱工见长,但无论散板、摇板、流水板及曲牌、引子,歌来均富特色,他的唱腔吸收张二奎的唱法,不使巧腔,而逢高必起,多顺字滑腔的唱法,铿锵爽朗。昆曲牌子得自张淇林,更能满宫满调,神完气足。他很讲究音韵之美,故演唱韵味极浓,《骆马湖》、《连环套》、《长坂坡》、《战冀州》、《霸王别姬》、《挑华车》等剧的唱段都是杨派名唱。杨小楼的念白尖团分明,感情真挚饱满,处处吻合剧情与人物的特定性格,侧重于英武脆爽,善于以似断实续的粘连念法加强舞台气氛,如《霸王别姬》中项羽念:“悔不听范增之言......至有今日矣!”《长坂坡》中赵云念:“当谢天地啊,主母!”等句,均在叹词之后点断,别具风采。杨小楼有坚实的幼功,并有八卦拳等武术功底,虽身材高大却极其敏捷轻灵,上下场、亮相优美大方,武打冲、猛、脆、帅、刀枪、锤、棍、叉、石锁等兵器的运用各有独到的功夫,尤其突出一个“快”字:首先是步法,灵活而步琐碎、善于用偷步、倒步等方法汰去冗繁,一步到位。其次是手法,迅疾而不疏略,讲究动作洗练,招招准确到家,与同台角色相比似显稳健,实则以简胜繁,以少胜多,其速度为人所不能及。杨小楼对于前人武生艺术所做的发展主要在于刻画人物细腻,一切表现手段都严格服从于剧情和人物的需要,一腔一字,一招一式都带出人物的性格和感情。尽管开打矫捷轻健却不卖弄,不炫耀,因此一直被认为是发扬“武戏文唱”原则的典范。形成这种风格,他的做工是占有较大比重的。他善于用动与静、快与慢、含与露等等的对比、反衬来加强表演,如对眼神的运用就是如此,无须明显做戏时微眯二目,处于收敛状态,待到用时猛然张目则精光四射,格外有慑人力量。他又善于吸收各个行当的长处丰富表演,如采用小生的三笑方式使笑声上扬,化用净行的工架及用嗓技巧等。他所塑造的各类人物有血有肉,形象丰满且各具特性:相同扮相的不同人物表演决不雷同,如马超与赵云,前者突出其勇猛,后者则表现其凝重。又如牛邈(《飞杈阵》)与金钱豹同是戴蓬头、勾脸、使叉,观众却绝不致有相混印象。相同的表演程式用于不同人物时就有不同效果,如同为跑圆场,《回荆州》中赵云是以走代跑,快速优美,于英武中显从容沉着,《艳阳楼》中高登的趟马圆场步法急遽而衣襟展扬,于潇洒中见轻浮娇纵。经他演出的人物和表演程式都已成为楷范,猴戏艺术也为后学所宗法,无论武打、手势、身段、表情都着力突出“猴学人”的仙猴形象。杨小楼对脸谱、服装等均做了大量的革新,如霸王以白多黑少的“愁脸”示其失势败亡结局,李元霸勾紫脸加红套金示华贵威严;创造了林冲的夜奔盔,赵云的白夫子盔和霸王的黑夫子盔,孙悟空的绣团花直缀衣等。武场亦有改革,如为了强调赵云的身份性格,将其上下场时的急急风、硬四击头分别变为纽丝和软四击头等。剧目方面的创新更多,《霸王别姬》、《陵母伏剑》、《薛刚闹花灯》、《甘宁百骑劫魏营》、《坛山峪》、《康郎山》、《野猪林》等,大多能结合时代和突出爱国思想。传统杨派名剧依外形划分有长靠戏《长坂坡》、《冀州城》、《阳平关》、《取桂阳》、《回荆州》、《连营寨》、《挑华车》、《镇潭州》、《战宛城》等;短打和箭衣戏有〈连环套〉、〈翠屏山〉、〈恶虎村〉、〈八大锤〉、〈骆马湖〉等,勾脸戏有〈晋阳宫〉、〈铁笼山〉、〈状元印〉、〈艳阳楼〉、〈金钱豹〉等,猴戏有〈安天会〉、〈水帘洞〉等,还有昆剧〈夜奔〉、〈麒麟阁〉等。偶亦串演老生戏如〈法门寺〉之赵廉等,但不见长。关羽戏演出不多,仅〈灞桥挑袍〉、〈屯土山〉几出。杨派武生著名的有周瑞安、沈华轩、孙毓 、李万春、高盛麟、王金璐、刘宗杨等。